新闻中心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参考-第22期

发布日期:2023.05.15 浏览量:

经济信息参考



出品:战略投资中心 编辑:王丹丹 审核:牛纪峰、崔玮迤 2023年5月6日

(第 22 期)


目 录

一、政策动向

1.工信部出台《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3年本)》

2.财政部修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能源局:提升充电桩建设及运维服务质量

4.山东省工信厅出台《关于“聚力头号工程 大抓三个经济”的实施方案》

二、产业咨讯

1.国资委:全面加强“智慧国资、数字国企”建设

2.发改委: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3.住建部:切实提高物业服务的专业服务水平

4.工信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5.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三、市中动态

1.市中区召开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工作调度会

2.市中区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四、他山之石

区县城投公司:重组不是拼凑做大,而是整合做强

五、专题解读

怎样读懂国资委的“一利五率”?

一、政策动向

1.工信部出台《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3年本)》

4月24日,工信部出台《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3年本)》,从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三个方面出发,对48个建材工业的应用技术产品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各方面要素流向建材领域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改项目。(来源:工信部网站)

战投解读:该政策立足于建材领域易受环保、物流、双碳、限电 等因素影响的背景,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方面梳理了建材工 业的应用技术产品。其中,建材领域的高端化发展即加大技术创新力 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如新型显示用高性能玻璃;智能化发展即加 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开展跨界经营,加快装备和工艺 的改造升级,强调关键装备、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如面向水泥制造的 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化发展即在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和产品应用 等方面加强节能环保,自觉减少粉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如 水泥窑窑衬系统模块化装配式集成节能技术。(建议济中城发建设管理集团重点关注)

2.财政部修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月24日,财政部修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将实施期限改至2025年。将第三条第一款“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范围”修改为“(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二)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清算;(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项目清算;(五)节能降碳省级试点;(六)报经国务院批准的相关支出”。(来源:财政局网站)

战投解读:该政策修订重点支持范围更加具体明确,新能源汽车 及充电基础设施列入重点支持范围。此次财政部通过修改《办法》, 不仅进一步细化了支持范围,还修改了《办法》的实施期限。即将“实施期限至2022年”修改为“实施期限至2025年”。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补助资金还会继续延续。(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新能源板块重点关注)

3.能源局:提升充电桩建设及运维服务质量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时提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及运维服务。4月19日,能源局联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持续提升全社会充电保障能力、提前开展充电需求预判、全面开展充电设施运维检查、加强节假日充电引导等方面提出切实举措,加强公路沿线及旅游景区等场景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群众节假日出行体验。(来源:能源局网站)

 战投解读:新能源汽车将在政策利好的加持下,已进入全面市场 化拓展期。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本保障,与电动汽车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当前仍有许多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如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均衡,充电路径规划、站桩导航功能不完善,部分充电桩运维不及时等。可以预见,增加充电桩布点、增加大功率充电桩数量、统一规范的运营维护将会是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充电行业出现新的拐点。(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新能源板块重点关 注)

4.山东省工信厅出台《关于“聚力头号工程 大抓三个经济”的实施方案》

4月18日,山东省工信厅印发《关于“聚力头号工程 大抓三个经济”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统领,统筹把握制造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三者关系。谋划开展13个专项行动,包含稳固工业大盘、“五链”融合创新、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投融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工业互联网突破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民营经济增量提质、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产业生态优化提升、资源要素强化保障、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等,聚力抓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来源:山东省工信厅网站)

战投解读: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山东省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按照《实施方案》,山东将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统领,把制造经济作为实施“头号工程”的核心主体,坚决挺起制造业这个龙头和脊梁;把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头号工程”的强劲引擎,全力抢占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把民营经济作为实施“头号工程”的关键载体,更好发挥生力军作用。其中的产业发展能级提升、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和资源要素强化保障等行动都可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重点关注)

二、产业咨讯

1.国资委:全面加强“智慧国资、数字国企”建设

4月21日,国资委在国资央企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提高智能监管水平,全面推进国资央企云体系和大数据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完善信息化工作保障机制,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以“智慧国资、数字央企”建设,更好促进国资监管效能提升,加快推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来源:国资委网站)

行业分析:智慧国资将是未来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各级国有企业近年来适应新趋势,拥抱新技术,在打造数字赋能平台、建设特色应用场景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数字化转型势头良好。国有企业数字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下一步国资委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强数字技术攻关,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建议集团总经理办公室重点关注)

2.发改委:促进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切实推动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要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监管。(来源:发改委网站)

行业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而且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新能源汽车下乡已成为提振汽车市场表现、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新能源板块重点关注)

3.住建部:切实提高物业服务的专业服务水平

近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五届七次理事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行业大力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更好地为群众做好服务,让群众更安居、更乐业;要落实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的工作要求,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在参与社区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红火蚁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房屋安全鉴定和隐患排查等工作中发挥专业价值。(来源:住建部网站)

行业分析:随着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产业经济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物业服务业,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专业化和多样性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居住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次会议提出将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并鼓励企业多参与垃圾分类、安全排查等工作,进一步以高质量物业服务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物业板块重点关注)

4.工信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4月27日,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深入梳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产业技术,加快以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化数字链式转型,形成上下游、大中小、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协同发展生态。(来源:工信部网站)

行业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建设目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数字链式转型成为工业及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型工业化是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而“链式”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是指通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关键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协调数字化转型。(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重点关注)

5.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了2023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其中全国光伏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54.8%,包含集中式光伏发电155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813万千瓦。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4195万千瓦,同比增长8%。总体来看,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来源:能源局网站)

行业分析:在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行业蒸蒸日上。此次发布会更加明确了我国光伏产业的高增长态势。中长期来看,光伏行业受益于碳中和的发展、以及全球平价时代经济性两大重要因素,未来长期持续成长性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实现零碳路径上,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建议济中城发产业投资公司新能源板块重点关注)

三、市中动态

1.市中区召开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工作调度会

4月26日,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推进专班一季度工作调度会议在济南大厦召开。会议强调,要高水平谋划产业,高起点引进项目,高标准推进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方向,制定阶段性目标,加快推进产业集聚。要全力打造示范项目,全方位加强资金要素、土地要素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和能源新业态示范场景建设。(来源:济南市市中区政府网站)

2.市中区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4月2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鞠正江在实地察看重点项目建设时提出,要在项目建设上再加快,牢固树立时间意识、效率意识,着力破解手续办理、土地供应、施工条件等难题制约,切实强化要素保障。要在产业发展上再谋划,立足全区产业资源与载体空间,系统研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精准绘制产业招引图谱,将载体建设与产业导入同步推进,加快实现集群发展。要在安全监管上再严格,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业务培训,严格做好安全防护、规范施工行为,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守好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来源:济南市市中区政府网站)

四、他山之石

区县城投公司:重组不是拼凑做大,而是整合做强

对于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城投公司这类平台公司举足轻重,发挥重要作用,好的城投公司可顶半边天,发挥着其他企业无法起到的战略支撑作用,是区域发展的战略保障力量。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很多城投公司碰到了发展的瓶颈。其突出表现是规模小、实力弱、效率低、业务散;融资能力不足、债务风险凸显;经济效益不佳、造血能力有限;市场化程度低,机制僵化;管理粗放、效率低下……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城投公司重组整合就成为重要的手段。近些年来,平台公司之间的重组非常频繁,各地改组、新设平台公司、甚至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两类公司,通过重组评级增信、提高城投公司的融资能力、建设能力。

在重组整合中,有些地方出现了拼凑式重组现象,强制拉郎配,期望短时间内做大资产规模、做大业务体量,迅速突破发展瓶颈。

但重组不容易、整合更难。有些资产随意拼凑,结果低效、无效资产一堆、债务负担反而加重;有些业务随意加入,跟原有业务毫无关系,协同不力,甚至内部矛盾;有些项目随意注入,结果加重公司资金负担、甚至隐债风险凸显;有些重组造成机制并存、队伍融合缓慢、管理成为老大难。

区县城投公司重组整合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必须以提高区县城投公司的发展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和检验标准,盲目做大是无效动作甚至适得其反,整合做强才是王道。

地方政府和国资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和顶层设计就是关键。必须要转变思维、创新模式,尊重规律,强化整合。

否则重组就容易陷入拼凑式重组、任务式重组的陷阱,甚至成为烂尾工程,对于推动区域发展来说毫无用处。

如何推动区县城投公司高质量重组整合?应该抓住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一个核心就是增强核心功能,两条主线是业务重塑、机制改革。

1.如何以重组增强区县城投公司的核心功能?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要启动,如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工作之一。“核心功能”这个问题对于区县城投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核心功能主要是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那么,区县城投公司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

传统上,平台类公司以前称之为“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就是承担融资功能的。也因此,城投公司的核心功能就是融资+建设,实质是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管理机构,围绕着政府投资项目发展,市场化程度低、能力弱,是典型的重资产、重资金发展模式。

对于现代新城投公司,还是这个核心功能,还是这种模式吗?

围绕区域谋发展,这一点没有变。对于城投公司来说,创造多少利润实际上没那么重要,能够完成地方政府多少任务、在区域发展中承担多少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城投公司的战略必然要服从区域发展战略,城投公司的业务必然是围绕区域发展产生和发展,城投公司的竞争力来源也必然是区域资源的市场化。

但这不代表区县城投公司要依赖地方政府和财政。城投公司必须要调整发展模式。城投公司的地位只会越来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发展模式上来说,城投公司要从传统平台模式向现代平台模式转型。这种转型是从城到产、从资产到资本的转变过程,要起到价值放大作用。

未来衡量城投公司竞争力,不是看资产规模有多大、业务范围有多广、在建项目有多少、管理园区有多少,要看国有资本有多强,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多大作用,简单点就是说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区域发展中以市场化运作的国有资本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对于现代新城投公司来说,要发挥资本的作用,从融资平台转型为国有资本平台,推动业务重组、资产重组,推动资源整合、资本整合、管理整合、队伍整合,在以下三方面承担核心功能: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城投公司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地方政府对城投公司的核心诉求,关系到城投公司的生存问题。这是城投公司的主责主业,必须要做好。

区县城投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将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结合起来。传统基建业务城投公司非常熟悉,如土地一级开发、路桥建设、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革、园区建设等,但对新基建不太熟悉,需要高度重视。

第二,产业发展。产业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打造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因此,区县城投公司必须要将发展重心从单纯的城市转移到产城并重、产城融合上,及早布局。

产业发展,区县城投公司不是亲自下场做产业,而是做全产业链的服务,从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产业招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供给等方面为区域产业发11展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第三,公共服务。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大规模的建设期实际上已经过去了,提高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更为重要。区县城投公司实际上未来的增量空间有限,更多将重心放到市政运营和公共服务上,从建设商向运营商转型。

因此,区县城投公司要积极打造公共服务业务群,深度介入市政运营、公共服务的主要环节,如供水、供热、供气、新能源、智慧城市、园林绿化等,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取发展的新空间。

 2.区县城投公司的业务该如何重塑?

区县城投公司在业务上的典型特征是:业务多而杂;公益类业务多、市场化业务少;经济效益差、盈利能力弱等。

实际上,区县城投公司重组整合虽然要达到提高融资能力及化解债务风险等显性目标,但业务重塑才是解决融资和债务问题的根本。结构不良、经营不善的业务会让城投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加恶化。

因此,区县城投公司的重组整合不能以资产带业务,而应该是以业务带资产进行重组整合,重点解决业务布局优化、业务结构调整两个战略问题。

第一,业务该如何优化布局。也就是说,对于区域发展来说,应该如何将城投公司的核心功能落实到具体公司上,这是典型的国企架构问题,所谓的1+N、N+N等模式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也是地方政府和国资监管机构要深入思考和顶层设计的问题。从模式上说,无非是四种模式:

一是旗舰模式。也就是举全区县之力打造一家航母式的旗舰城投公司,将所有可经营的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都注入到一家城投公司中,从而迅速做大资产规模、改善财务指标,推动这家旗舰平台公司评级增信。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经济不太发达的弱势区县。

二是专业模式。也就是将核心功能分别让不同的平台公司承担,从而形成几家定位不同、业务不同的专业化平台公司。如城投公司、农水投公司、文旅投公司等。这种模式显然有利于业务的专业化发展,但容易分散有限的资源,很多区县无法实施。

三是管委会+公司模式。也就是在开发区或者产业园区下设平台公司,承担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运营等各项工作。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打造专业化的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对于一般区县来说资源有限,这需要协调区县平台公司跟下属开发区平台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

四是平行模式。也就是分设几家平台公司,但几家平台公司之间没有明显的定位区分、业务区分,按照地方政府和国资监管机构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各自独立发展,但在融资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协同。

第二,业务该如何调整结构。对于区县城投公司来说,实际上长期以来其业务主要是政府投资带来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称之为公益类业务)。在这类项目上城投公司更多是以委托代建方式完成工作、获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区县城投公司转型发展,调整业务结构就成为关键。

总体上,区县城投公司业务可以分为公益类业务和市场类业务。未来发展,区县城投公司应该不断加大市场类业务的占比和经济效益,以此建立良性的内部造血能力。

公益类业务是区县城投公司的生命线。简单说,没有这类政府投资业务,城投公司就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其实也就对地方政府失去了大部分的存在意义。因此,公益类业务是区县城投公司的基础业务,也是衍生其他业务的种子业务。

公益类业务为区县城投公司贡献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显然是城投公司生存的基础。但这类业务对于城投公司来说经济效益比较差、现金流状况更差,是其大部分资金的投入对象,也是隐性债务问题频发的领域,必须要高度重视合法合规的问题,确保不新增隐性债务。

市场类业务是区县城投公司的关键。区县城投公司能不能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取决于自身市场类业务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没有市场类业务,实际上区县城投公司永远也走不出传统的融资平台阶段。

区县城投公司需要市场类业务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改善财务指标。因此,区县城投公司选择哪些市场类业务可以介入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该业务对资金的需求、对专业能力的需求以及未来的经济效益等,绝对不能盲目。

同时,区县城投公司不能简单走入与民营企业竞争的误区。简单说就是城投公司选择业务时要在业务板块上聚焦主责主业和自身的优势,不能盲目扩张,要做减法。另外,要在自身的业务链条上不断延伸、做强、做专。如围绕委托代建业务可以介入建材、工程管理、建筑施工等领域。

3.区县城投公司的机制改革该如何推进?

那么,业务到底该如何经营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真正形成业务的竞争力呢?

这就需要打造市场化经营机制。所谓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其核心是激发企业经营的活力和队伍工作的动力。

这一点对区县城投公司来说太重要了。

从国企改革角度讲,区县国企改革是重点也是难点,存在着很多困难。这其中,理念落后、行政色彩浓厚、机制僵化、制度不健全、人才匮乏等各种问题都阻碍区县城投公司的发展。在实际上工作中,机制改革是推进区县城投公司重 组整合的关键所在,以下三项工作尤为重要:

第一,国资监管问题。国资监管问题是区县国资国企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虽然当前各区县基本上都建立了国资监管机构,初步实现了国资统一监管,但国资监管机构组织不健全、职能单一、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制度残缺、监管专业能力低等问题还是不少。

国资监管要解决理念问题,也就是国资监管是主要做监管,还是履行出资人职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显然,国资监管和履行出资人职责都是区县国资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但以区县国资国企发展的现状看,基础工作是建章立制、做好统一监管,创新监管模式、丰富监管手段。

但更重要的是,国资监管机构应该以帮助城投公司发展、做大做强平台公司为目标来设置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

这就需要国资监管机构要精通国企改革政策、为地方政府推动国企改革提供创新性思路和方案,加快授权体系建设,同时要帮助城投公司整合资源,合法承接政府投资项目、推动市场化机制建立等。

第二,集团管控问题。区县城投公司重组整合后,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业务更多了、公司更多了、队伍更大了,但管理却更难了。因此,集团管控要解决“集而不团”的管控问题就非常重要了。

集团管控要解决的是总部和各子公司的关系问题。集团总部的管控职能到底有哪些?该如何构建总部与子公司的权责界面,该如何对各子公司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管控?这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

集团管控不是目的,目的是推动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因此,集团总部管资本、子公司做业务的结构下,集团总部如何通过资本指挥棒推动优质业务成长就非常重要。同时,这也需要集团总部善于利用经营业绩考核这一指挥棒,在业务之间建立良性的竞争淘汰机制,推动资源配置优化和资本结构调整。

第三,激励约束问题。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关键工作。显然,激励约束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是区县城投公司机制改革的关键。

全面去身份化,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职位职级体系是激励约束机制得以构建和运行的关键。机制改革,位子是关键。

要主动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设置和认知标准,建立集团统一的职位职级体系和人才流动通道,这是激励约束机制的起点。

激励约束机制的关键是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的建立。建立动力机制,区县城投公司要改变传统的以固定工资为主的激励机制,向岗位绩效工资制转型,提高与贡献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对于压力机制的建立,则要建立从集团到部门/子公司的组织绩效—岗位绩效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经营业绩的核心地位。

激励约束机制必须与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行,解决人岗不匹配问题,推动优秀人才向关键岗位聚集,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推动人才的内部优化配置 与外部的进出流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来源:昊朴咨询)

五、专题解读

怎样读懂国资委的“一利五率”?

要读懂国资委的“一利五率”,必须从与去年有什么变 化入手。并不是只有大的改变是改变,小的不同、变化也是改变,而调整也可由“细微”处看到。从细微处变化分析背 景及其意义,是一种思维方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部署。从这个背景下 认识“一利五率”的质量标准,才能理解国资委对于国家“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所做出努力的价值与意义。

 1.读懂“一利五率” ,要从变化开始读起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消息公布以后,解读的文章纷纷聚焦于“一利五率”。因为会议在部署 2023 年工作之前有一个段落专门讲“一利五率”,其地位之重不言自明,自然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到这里来了。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不断加强经营指标引领,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而且央企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一直是动态调整的,每年都为舆论关注。可以先做一个回顾。

2019年

提出“两利一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

2020年

增加营业收入利润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个指标,形成“两利三率”指标体系,引导中央企业关注经营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2021年

2021年,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完善为“两利四率”,引导中央企业改善劳动力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2022年

2022年“两利四率”: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

2023年

2023 年会议上,国资委将 2023 年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优化为“一利五率”: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 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 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会议强调总体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其中:

“一增”,是指利润总额增速要高于全国GDP增速。2023年,中央企业要继续将利润总额和劳动生产总值与国民经济增长目标有效衔接,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以支持GDP的增长,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勇挑大梁,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2023年,国资委将保持中央企业稳健的财务结构,持续强化高负债、高风险企业负债率刚性约束,引导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提升”,指的是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营业现金比率要实现进一步提升,这几个指标都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

上述“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内涵为新阶段评价短期经济运行、制定宏观调控策略提供一个更加符合中央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更加全面的框架,也是符合目前实际工作的质量标准框架。

2.“一利五率”质量标准的四处细微变化从“两利一率"到“两利三率”、“两利四率”,再到“一利五率”,考核“指挥棒”变化,反映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轨迹。而从2022年“两利四率”到2023年的“一利 五率”,出现四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会议强调“一增”,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三个利润率变成一个。不讲中央企业净利润增速,也不讲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而是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总体标准,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

★第二个变化,是会议强调的“一稳”,“控负债”变成“稳负债”。原来,“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变成“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而不是单纯强调减负债。控是绝对的,刚性的;稳是相对的,柔性的。

★第三个变化,是在“四提升”中增加了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实际上是讲的投资回报率,强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直接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经营损益和创利能力。这是说的投资要讲究效果。

★第四个变化,是在“四提升”中增加了营业现金比率这个新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是指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性,相当于人的血液,没有现金流企业就无法运行和周转。在某种程度上,现金流比利润还要重要。这是引导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四个变化,意味着高质量在新时期有新的要求,这个新时期不是一个阶段,是争取“经济形势整体好转”阶段的要求;不是降低企业质量标准,而是提高整个国家经济运行质量的问题,是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现在,我们对此作深入分析,理解其意义。

第一个变化,是讲的整个中央企业利润超过全国经济增长平均数,表明中央企业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把三处利润归纳为一处,省去重复与多余,由单个的企业利润率变为全国的利润比。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一般指单个企业利润。我们注意,不是确保经济增长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而是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对中央企业为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要求更加严格。高于全国,引领全国,显示中央企业的核心作用,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第二个“稳负债”变成“控负债”,是解决合理负债问题,利于投资。

负债率是抓企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抓手,在供给侧结构改革,发现欠银行的钱太多,后来把去杠杆加了上去。很多负债,确实是由于错误投资造成的,从2018年5月《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开始,通过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效遏制部分低效国有企业负债冲动和规模冲动,推动信贷资源向更有效率的企业流动。

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行业是化工、煤炭和钢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效果也是好的。但是这件事情做大了,做过了,就影响经济发展,企业合理的负债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负债,那科技创新才可以投入。负债要继续负,就是结构性的负债,增长性的负债,提高质量性的负债还是需要的,特别在当前需要增加投资的时候。搞科技、新兴技术产业,经济安全的产业更需要负债。“控”负债变成“稳”负债,这个字改得好。企业要发展,势必要借助财务杠杆扩大再生产,对上市公司而言,保持一定的负债率是公司良性运行的标志,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为了抓住成长的风口期和红利期需要迅速扩大规模,必须通过举债的方式合理扩大经营杠杆。

第三个变化,增加了净资产收益率,是讲的投资回报率。

稳投资是“六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近期,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精准有效投资在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要保持投资规模 稳中有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今年国企央企将聚焦国家重大项目、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坚持消费者导向,提升产供销储各环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壮大热点消费新场景。这些领域的投资,必然会加大负债经营,但是必须讲究净资产收益率,讲投资回报率。钱投下去了,要见效果。

第四个变化是营业现金流比,是防止风险的关键一招。

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的血脉,现金流一断,往往企业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多矛盾都暴露出来,企业常常倒闭于现金流。在经济增长与稳定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现金流。

以“促投资”推进协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冲击已成无法阻挡的态势,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其资本布局均将发生重大变化。然而,危中有机,特别是对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产业基础扎实、复工复产渐进入良性循环的我国而言,在资本逐利规律作用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新一轮投资发展中心。因此,面对疫情经济,一定的现金流是底线。

以上四条,一条是讲的稳增长,二条是讲的稳投资,三条是讲的稳效益,四条是讲的稳运行。把这四条抽出来,再把它连到一起,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指向,就是保持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这四条正是解决三重压力的对策。是对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努力。我们明白,这些质量标准制定是奔着“需求收缩、供 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的。

3.从二十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再到中央企业会议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是形势不好,要让其转好。目前,存在企业利润率整体下滑,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动力不足、信心不足等,也包括单纯质量观点的存在,影响稳增长。形势好不好,质量标准说法是不一样的。国资委会议就是为了形势好转,八项任务中,第一条是讲的运行质量,这个运行质量不是单个企业结果的质量,而是运行过程的质量,“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一个定位,是魂,就是关键点,就是要害。

魂抓住了,对这次会议的要害、宗旨、根本也就抓住了。抓住了魂,就抓住了变化,才能读懂“一利五率”的变化,不是单个企业质量,而是着眼于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尤其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我们再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跳出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有一个定位,就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从二十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再到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再到会议的标题、主题,再到八项任务的第一条,我们就理解了“一利五率”其中的变化的奥妙了。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资委立足于整个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这个中心议题、立足于整个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家的地位作用、立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来考虑中央企业的质量标准。高质量的本质没有变,只是侧重点在于“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结果。没有墨守陈规,有些方面是放宽了,有些领域增加合理负债的空间,以利于拉动投资;有些方面防止风险的焦点更准了,譬如现金流的问题。

对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解读,实际上是对国资委党委思路的理解。这种理解,需要格局大一点、视点高一点、认识精准一点,重要的是识变,知变、求变。一个变化,是纵向的变化,是2018年来“两利一率"、“两利三率”、“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的变化,这是一脉相承的、不断发展的变化;一个变化是面的变化,也是驱动力的变化,从党的二十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国资委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变化,是国家到国资委到企业的深入变化,从战略、政策到策略措施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发展形势、党和国家要求我们中央企业做什么,这是带根本性的、决定性的,是主线、主题、主旋律。如果把前一个变化讲多了、讲重了,我们就可能陷入单纯业务观点,局限于自身经历与环境发声的局面,而对社会产生误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 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 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国资委的“一利五率”,此其是也。(来源:正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