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参考-第14期

发布日期:2022.12.10 浏览量:

经济信息参考


(第14期)

编辑:王永男        战略投资中心     2022年12月10日

目 录


一、政策动向

1.财政部:进一步推动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2.财政部: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807亿元

3.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4.住建部印发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5.2023年山东计划新开工8388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二、产业咨讯

1.三部门:部署17项具体举措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2.证监会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

3.发改委等五部门:支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发行REITs

4.山东省发布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方案

5.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下线

三、市中动态

1.区政府与齐鲁银行战略合作签约暨齐鲁银行市中分行揭牌仪式成功举办

2.市中区召开稳经济运行专题会议

四、他山之石

跟随还是超车:后发的城投公司还有机会吗?

五、专题解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政策动向

1.财政部:进一步推动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通知对PPP模式适用范围、社会资本资质、存量资产转让、绩效履约管理、项目合同审查等予以明确。其中提出,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方面严格做好本级PPP项目合同审查,严禁在项目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中约定由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向社会资本方回购投资本金、承诺固定回报、保障最低收益、承担社会资本方投资本金损失、承担项目融资偿还责任以及以其他名股实债方式融资等兜底条款。严禁通过签订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方式规避监管。(来源:财政部网站)

2.财政部:10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807亿元

2022年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5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6亿元、专项债券4399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225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191亿元、专项债券1061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680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7亿元、专项债券5460亿元。2022年10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6年,其中一般债券7.3年,专项债券16.4年。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95%,其中一般债券2.76%,专项债券3%。(来源:财政部网站)

3.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1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要求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完善数字经济反不正当竞争规则,规范治理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出现的扰乱竞争秩序的行为。②针对监管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现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补充完善。③填补法律空白,新增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④按照强化反不正当竞争的要求,完善法律责任。(来源: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4.住建部印发首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11月25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各地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可持续模式和配套支持政策等,取得较好成效。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结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和各地经验做法,形成《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清单从建立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以及创新与城市更新相配套的支持政策三方面总结30条经验做法。(来源:住建部网站)

5.2023年山东计划新开工83881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我省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保障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等计划任务的通知》。其中,2023年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新开工35000套(户),计划发放租赁补贴13000套(户),其中,公租房租赁补贴300户,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12700人;计划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012套(户),基本建成11427套(户)。(来源:山东省住建厅网站)

 

二、产业咨讯

1.三部门:部署17项具体举措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11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分企施策持续提升企业活力、保障措施等五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举措。(来源:人民日报)

2.证监会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

11月2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一是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二是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三是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四是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五是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来源:证监会网站)

3.发改委等五部门:支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发行REITs

近日,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来源:发改委网站)

4.山东省发布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方案

11月18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近日印发的《山东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进行解读。《行动方案》是对山东未来三年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工作进行的全面部署,明确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其中,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将全面推广采用绿色建材,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同时,鼓励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绿色建材,引导新建、改建农村住房采用绿色建材。到2025年,全省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40%,其中济南、青岛、烟台3市达到50%以上。(来源:大众网)

5.比亚迪济南基地首台整车下线

11月30日上午,落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实现首台整车下线。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全部建成后年产15万辆整车以及电动总成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比亚迪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济南市智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将带动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在致辞时说,比亚迪将以济南基地首台整车下线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产能,确保一期项目快速达产见效,助力济南建成国际知名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千亿级产业链集群,走出一条中国式新能源汽车强国之路。(来源:济南日报)

三、市中动态

1.区政府与齐鲁银行战略合作签约暨齐鲁银行市中分行揭牌仪式成功举办

11月21日上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与齐鲁银行战略合作签约暨齐鲁银行市中分行揭牌仪式在齐鲁银行市中分行成功举办。区委副书记、区长鞠正江与齐鲁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家栋共同为齐鲁银行市中分行揭牌,区委常委、副区长孟庆顺和齐鲁银行行长张华作为政银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鞠正江表示,市中区作为全市现代金融产业发源地,金融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政银双方相互扶持,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战略实施等方面精耕细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希望齐鲁银行进一步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推动基础建设、促进产城融合、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加大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市中区现代金融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中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全力为齐鲁银行市中分行开展业务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市中区召开稳经济运行专题会议

12月2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鞠正江在济南大厦主持召开全区稳经济运行专题会议,分析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安排年内各项经济工作。鞠正江指出,疫情防控再困难也要抓好全区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有效抓好年内收官阶段的经济工作,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要毫不放松抓企业,保指标。在挖潜纳统上下功夫,全面梳理企业项目,逐项落实纳统条件、完善纳统资料,推动指标数据应纳尽纳、应统尽统;在重点行业上下功夫,聚焦建安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定期调度和研判预警,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能;在协调对接上下功夫,加强信息收集、政策研究、沟通对接,牢牢把握数据纳统的主动权,尽最大努力争取各项指标的最好结果。

要毫不放松抓项目,保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牢固树立产业思维和项目思维,按照“策划一批、包装一批、入库一批、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对已策划项目,要抓紧推动项目立项;对已立项项目,要分门别类抓好项目入库;对已入库项目,要从快抓好项目审批;对已审批项目,要督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对已开工项目,要狠抓项目进度,推动全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项目的研究策划能力和创新运作理念,重点加强产业融合类项目的包装运作,积极探索“股权投资”“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力量投入项目建设,助力全区发展更具活力。

要毫不放松抓要素,保项目。切实强化土地载体要素支撑,全力做好土地出让、低效用地盘活、载体整合利用等工作;切实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专项债支持,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大力开展政银企对接,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融资难题;切实强化政策要素保障,加强政策供给和政策激励,努力将政策红利转换为高质量发展实效。

要毫不动摇抓收入,保民生。全力推进“开源节流”,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把财政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收入预期管理和重点税源监控,加大欠税清收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提质增效,重点抓好“老、少、弱、病、残”等民生保障,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四、他山之石

跟随还是超车:后发的城投公司还有机会吗?

相比实体类国有企业,城投类公司的历史要短得多。但历史虽然短,作用却不小。很多城投类公司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地方政府离不开的重要保障力量。

有些城投公司充分发挥了先发优势,赢得先机,成功突围。这体现在其主体信用高、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强、主营业务突出、经济效益较高,逐步成为了有较高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仅巩固了在区域的竞争优势,而且开始跨区域扩张,从区域走向全国,将先发优势转变为领先优势。

在新发展格局下,后发的城投公司则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所谓后发的城投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成立时间早但失去先发优势的老城投类公司,突出表现在主体信用等级低(未达到AA)、资产规模小质量低、业务单一弱小、融资能力差渠道窄,长期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极低,在发展中掉队,逐步“鸡肋”化。

第二,在严格的监管政策下设立的新公司。原有平台公司无法融资,为破解融资瓶颈设立新的平台公司,这类公司成立时间晚、资源被瓜分殆尽,起点低、空间小、任务重,面临着新业务、新组织、新队伍的考验。

显然,后发的城投公司已经不占先机,未来的发展还能有机会吗?

后发的城投公司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环境日趋复杂,地方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政策监管日益严格,后发的城投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困难显然更大、面临的问题显然更多。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按传统的路走下去,恐怕没有机会了。

唯有改革才有机会。后发的城投公司必须要摆脱传统理念、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因时而变,融入深化国企改革的大势中,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刀刃向内主动改革,将改革作为必由之路,才真的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1.重塑业务结构、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国有资本的活力

传统的城投公司发展困境来源于投融资模式与业务模式的恶性循环。长期融资依赖于政府资金、政策性资金,自身缺乏足够的经营性现金流,偿债能力弱、债务风险大。债务风险甚至危机的根源就在于业务结构不良、主业不突出、商业模式落后,最终体现在经济效益差,无法造血,长期恶性循环,债务风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债务危机本质上就是来源于这种畸形的业务结构。这种业务结构下,重资产、资金密集型业务是主要业务,且业务以无收入或收入较少的公益类业务为主、缺乏足够的收入、现金流、利润,无法覆盖还本付息,自然也就缺乏可持续性。

业务结构调整、根本的是以增强城投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为核心,在保持城投公司的城投属性的同时强化其市场属性,构建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业务板块,明确收入来源,增强盈利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从业务类型上来说,我们可以将城投公司的业务分为传统业务、延伸业务、创新业务三类。一般来说,调整业务结构、优化业务模式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业务。传统业务很鲜明体现了城投公司的“城投”属性。这类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棚改、保障性住房、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等,对于后发的城投公司来说,本身就有主体信用低、资产规模小、业务能力弱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大力的拓展、巩固这类传统业务,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有利保障,确立不可替代的地位,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这类业务是公益性、准公益性的业务,与地方政府联系非常紧密,其资金来源、业务来源都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规划和财政实力,但往往需要城投公司承担融资职能,因此对城投公司来说是重资产、资金密集型业务,对公司融资要求高、压力大。

这类业务一般来说投资大、周期长。对于后发的城投公司来说,在承担保障性功能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市场化经营的潜力,通过各种市场化方式从这类项目中获取收入、利润,改变传统的委托代建模式,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

同时,这类业务还要注意合规性问题。无论是城市更新、片区开发还是其他的城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项目,一定要在项目策划、立项、投融资、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注意合规风险,一方面不能新增隐性债务,另一方面也不能将公益性资产注入公司。

第二,延伸业务。延伸业务实际上是后发城投公司的重点业务。这类业务是公共事业,主要包括市政供暖、供排水、供气等以及道路养护、园林绿化、环卫一体化、户外广告、充电桩、停车场等。这类业务关系到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因此,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的特点。

这类业务对于融资的压力较小,有些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有些是轻资产业务。同时该类业务基本上属于区域专营、现金流较好,有些是政府财政支出,有些则有政府补贴。如果经营水平较高,则容易获取稳定的收入、现金流和利润,对于后发的城投公司稳定经济效益非常有价值。

但这类业务虽然具有区域专营性的特点,但整体上属于竞争类业务,对经营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公用事业类业务范围非常广,对精细化管理要求比较高,城投公司的组织能力、专业队伍难以覆盖,所以如何搞好经营是难点问题。

因此,对于这类业务,后发的城投公司应该充分激活国有资本的作用,通过引入各个行业优秀合作伙伴的方式,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授权经营、外包等各种方式扬长避短、强强联合,以激发经营活力,实现国有资本的目标。

第三,创新业务。创新类业务是纯市场化业务。对于后发的城投公司来说,前两类业务是常规业务,本质上保障公司发展的根基和稳定性。但创新业务则是为后发的城投公司弯道超车提供机会。

这类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比如资产经营、商品房开发与销售、贸易、产业投资、工程施工、物业管理、劳务外包、文旅服务、酒店餐饮等。对于这类业务,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另一方面要防止其对公司资金的大规模占用,否则会对公司债务带来极大压力。

这类业务不能好高骛远,遍地开花,一定要基于区域的优势资源禀赋、主导产业、特色资源展开,并结合城投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投资、运营,否则不仅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后发的城投公司在市场化业务的经营管理上存在着天然的短板。在决策上、运营上、风险把控上可能不具备专业能力、专业团队。因此,该类业务应该加快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活力,增强业务的竞争力。

2.产融结合、资本运作,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传统上,城投公司的融资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很多城投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资金、政策性资金、银行信贷,有些主体信用高的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但总体上呈现出以债权融资为主、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典型特征。

这样的模式下,城投公司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难以建立起来。财政资金、政策性资金投向了公益性、准公益性业务,投资的标的、规模、损益等对城投公司都不太可控,导致城投公司实际上既管不了融、也管不了投,但得承担债务这么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

显然,在这种模式下,资本运作是城投公司的短板。很多城投公司不具备市场化的资本运作能力,对资本市场陌生,缺乏专业的资本运作组织能力和人才队伍,导致传统的城投公司对资本运作是不懂、不敢、不会的状态。

后发的城投公司想要弯道超车,资本运作显然是有力的武器。这可以避免后发的城投公司陷入拼主体信用、拼资产这样的传统路数,而是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推进产城融合、市场化运作,强化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

后发的城投公司应该逐步发育资本运作能力,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并购重组。后发的城投公司面临的是区域可利用的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已经枯竭,或者自身成立晚导致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这些直接制约着城投公司的发展。因此,后发的城投公司用传统的内生式发展模式,通过注入等方式积累资产、拓展业务的模式已经不灵了。

在当前的新发展格局下,后发的城投公司必须要有资本意识,要善于使用并购重组这一手段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资产和业务,快速提升资产规模、改善资产质量、提升主业竞争力。尤其是当前资产价格存在着低估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等优质并购对象不少,包括上市公司,城投公司并购重组更具有战略价值和现实的操作可能性。

并购重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城投公司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城投公司绝不能盲目并购,要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和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并购战略,在并购对象选择、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交易结构设计方面下功夫。

同时,并购重组的真正难点在于并购后的整合,这牵扯到复杂的文化、组织、管理、队伍等各方面的整合,需要城投公司自身具备较为完备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

第二,资本融合。后发的城投公司面临着资产少、资本少等现实问题,光靠自身的积累难以实现快速的成长,更别提弯道超车了。因此,后发的城投公司应该以开放的视野推动资本融合,借力发展,解决自身的资本短板与专业能力短板。

对于不同业务,要因业施策采取不同的资本融合方式。对于城投公司的公益类、准公益类业务,要以独资和控股为主,保持业务的可控性,增强城投公司发展的稳定性。对于市场化业务,则应充分引资引智,发挥国有资本的影响力,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发展动力。

对于融合领域,应提高站位,立足城乡融合与产业发展,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向新基建、产业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倾斜,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各种方式实现多种资本的融合发展。

对于融合对象,应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依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与全国或区域的优秀合作伙伴合作,如央企、优秀的地方国企、优秀的专业民营企业、优秀的集体企业如供销社等,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专业协同,实现资本融合推动业务成长的良性局面

第三,资本证券化。后发的城投公司本身已经落后,如果还故步自封、慢慢腾腾,那只会是越来越落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小,被淘汰也是必然。而要打开视野,勇于改革,打通资本市场、推动资本证券化是一条现实的路。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后发城投公司可以突破融资瓶颈,以资本运作反哺业务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的资本市场政策环境好、空间大,有利于后发的城投公司进入。当然,对于后发的城投公司来说,进入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培育旗下的子公司或者将资产业务重组整合后IPO上市或借壳上市。二是聚焦于区域或行业,通过VC、PE等方式进行投资,实现国有资本的证券化。

当然,政策陌生、经验不足、人才匮乏是现实的困难,但绝不是不做的借口。这些困难会加大进入资本市场的风险,导致虽然确实进入了资本市场,但却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力。因此,后发的城投公司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引入或培养优秀的资本运作人才,另一方面与专业的资本运作机构合作来降低风险。(来源:昊朴咨询)

 

五、专题解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1.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赓续传承中华文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以各种方式苦苦探寻现代化之路,但都没有成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我们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思想指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创造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在如此规模巨大的人口基数上谋划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在整个人类现代化史上前所未有。我们党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广泛调动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撕裂对抗。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深刻理解和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容易导致物质主义膨胀、精神世界空虚。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刻理解和把握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纵观人类现代化历史,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实现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对外战争转嫁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种种危机。中国式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括从领导力量、方向道路、发展方式、民主政治、精神文化、社会公平、生态文明、全球治理、文明境界等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要求,是我们党对我国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理论。

3.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原则

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在不断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化解风险中向前推进的。党的二十大从领导核心、发展道路、根本立场、基本动力、精神状态等方面确立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为我们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革命性锻造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实践充分证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注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风险考验,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争取共赢,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