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参考-第1期

发布日期:2022.07.25 浏览量:

经济信息参考


(第1期)


编辑:王永男      战略投资中心       2022年5月22日


    编者按:为及时有效了解相关国家政策、产业动态,学习借鉴其他企业先进模式、方法,助力集团快速健康发展,按照集团领导要求创立本刊。本刊主要包括政策动向、产业资讯、他山之石、专题解读等模块,两周一期,以期为各位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目 


一、政策动向

1.央行、银保监会: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房贷利率下限调整

2.房贷降息!5年期以上LPR下调至4.45%

3.财政部通报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4.九部门发文: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5.山东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

6.济南将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

7.济南将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

二、产业咨讯

1.1-4月全国房地产宏观数据表现惨淡

2.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被选定为示范房企

3.刘鹤: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全球首批零碳电池,国内首张动力电池碳中和证书出炉

5.企业争相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6.银保监会: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发展能效信贷、零售类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三、他山之石

深创投:深圳本土VC的异军突起

四、专题解读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城投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一、政策动向

1.央行、银保监会: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房贷利率下限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如果说前几年,国内楼市政策的关键词是“房住不炒”,那现在楼市的关键词就成了“因城施策”。央行给了各地“因城施策”的权力,允许自行确定房贷利率的下限。

2.房贷降息!5年期以上LPR下调至4.45%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降15个基点,从最低4.6%调为最低4.45%,也就意味着,100万的贷款月供能省89.25元,30年将少还3.25万元。在疫情之下,居民收入普遍受到影响,房贷压力明显上升,下调5年期LPR利率,就是为了降低居民还房贷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刺激消费。除此之外,降低5年期LPR利率,也是为了刺激企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可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创造就业岗位,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在今年市场信心不足、消费偏弱的背景下,释放降息的信号,就是为了提振市场、企业、居民的信心。

3.财政部通报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5月18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涉及安徽、河南、贵州、江西、湖南、浙江、甘肃等地。

近年来,中国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的风险不容忽视,一些地区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财政部强调,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4.九部门发文: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3月23日,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知指出,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

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提升医疗和养老服务能力,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安全的医养结合服务,确保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二是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支持医务人员参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扩大服务队伍,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区域医疗和养老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五是改善设施条件,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可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5.山东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提出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路径。

《意见》提出,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建筑工程应按规定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他项目装配式建筑占比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比例要求。到2025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在智能化建造方面,山东将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研发、制造,鼓励建设应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建造协同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积极发展绿色化建造,制定绿色建造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打造一批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积极推行全装修交付,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发展,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到2025年培育形成1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到2030年打造形成省会、胶东、鲁南3个千亿级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群。

6.济南将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

5月1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动员大会,会上书面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济南要提升核心价值引领力、城市文化驱动力、公益志愿感召力、城市品牌影响力、城市创意创新创造力、公共服务保障力、开放沟通拓展力、宜居宜业宜游吸引力、社会治理协同力、城市形象传播力“十个力”,全面推进建设信仰坚定的红色之城、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美美与共的温暖之城、品牌荟萃的魅力之城、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功能完善的品质之城、融通内外的开放之城、高效和谐的善治之城、生活美好的幸福之城十大之城建设。

7.济南将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5日正式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明确“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建设用地供地方案及建筑规划、建设条件应明确装配式建筑比例等有关要求,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推动钢结构住宅建设,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等。

提出“支持推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农村社区以及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面安装使用可再生能源热水系统,加快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及集中供热替代”。

强化先进带动,济南、青岛、烟台3市要确定重点区域,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鼓励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明确高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区域等。

二、产业咨讯

1.1-4月全国房地产宏观数据表现惨淡

市场低迷叠加疫情影响,1-4月全国房地产宏观数据表现惨淡,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跌至近2年以来最低点,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跌至2021年以来最低点。预计本轮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配合全国各地频频松绑的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情况有望企稳回升。

2.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被选定为示范房企

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3家民营房企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将陆续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吸引投资人,创设机构将同时发行信用保护工具,以帮助民营地产商逐步恢复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

本次发债很有可能是证监会5月11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的落地,具体模式可能是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负责买入,通过与债券承销机构合作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等方式来发行。国家队支持+信用保护工具的模式,可能是未来房企甚至民企发债样本。

3.刘鹤: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5月17日在京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等新特征。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

4.全球首批零碳电池,国内首张动力电池碳中和证书出炉

202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动力正式发布了国际首批零碳电池,并获得权威认证,为全球领先电动汽车OEM提供零碳电动化转型支持。

远景动力供货欧洲市场的EAHE2201A型号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从原料开采、加工、包装、运输到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并通过绿电应用和碳汇采购的方式进行抵消,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颁发的碳中和认证(PAS2060),这也是TÜV SÜD 在动力电池领域颁发的第一张碳中和证书。这是全球首批零碳电池,也产生了国内首张动力电池产品碳中和证书。

随着欧盟电池新规的进一步落实,加之各国碳关税及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以及下游OEM厂商逐步施加到上游企业的碳减排压力,碳足迹认证将成为中国产品突破贸易壁垒走出国际的关键。

5.企业争相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近期,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出现涨价潮,锂、镍、钴等原材料价格以近10倍的幅度猛涨,带动废旧动力电池的价格水涨船高,回收价一天一变,甚至出现“废料贵过新货”,折扣系数倒挂的现象。

目前有三方面原因导致市场的水涨船高,一是原料缺乏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幅涨价;二是动力电池回收是热门行业,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竞争加剧;三是部分企业把电池回收作为战略布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约有20万吨动力电池退役,预计至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237万吨。预计到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超过1500亿元。行情火热,市场空间巨大,越来越多的入局者正涌入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3.85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2.44万家,同比增长635%。

6.银保监会: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发展能效信贷、零售类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城市发展的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商场、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大力支持气候韧性城市建设和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发展能效信贷、零售类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绿色债券,妥善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市场建设,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碳金融业务模式研究,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三、他山之石

深创投:深圳本土VC的异军突起

基本情况: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创投”)1999年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出资设立,现注册资本100亿元,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279亿元。

业务板块:深创投实行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现已成长为综合性的金融投资集团。根据业务类型,深创投具体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创投业务板块、基金管理板块及红土公募板块。

特色模式:

一是坚持市场化机制,引入民营资本。在深创投成立之初,深圳市政府对其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按经济规律办事、向国际惯例靠拢”的经营方针,并延伸出两大原则:一是“不塞项目不塞人”;二是“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对于这些方针与原则,深创投现任董事长倪泽望认为,“这是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从一开始成立,它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深创投的今天。”从深创投投资企业阶段来看,被投企业主要处于高风险的初创期及成长期,而面向全国的定位,也为深创投成为全国本土创投领头羊打下基础。此外,深创投一开始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次引入社会民营股东,深圳市区两级国资持股占比约为49%,社会民营资本占比超过50%。作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创投董事会层面也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激励制度灵活。作为一家国资背景企业,深创投的激励机制远比一些民企还灵活深创投在1999年公司设立之初,制度规定将公司员工绩效工资定为利润总额的8%。2005年实行公司内部制度改革,将绩效工资修改为净利润的8%。2009年深圳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公司投资经理可以计提项目净收益的2%作为项目绩效工资。2016年,公司对激励及分配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改革,全员绩效工资从税后净利润8%提高到10%;投资经理项目奖励从项目净收益的2%提高到4%,同时将项目亏损罚金从实际损失的1%提高到2%。2003年8月董事会通过了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及奖惩办法,规定深创投当年净利润高于平均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时,给予高管一定奖励。此外,在防止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深创投对新设的商业化基金全面推行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持股计划,管理团队在管理公司中持股不高于集团及下属企业和管理团队合计股权比例的30%。

三是落实强制跟投机制。在高管层面,对投委会表决通过的所有投资项目,深创投要求高管强制跟投(投委会投反对票的高管除外);在投资经理层面,所有投资经理(包含其下属所共同组成的投资小组)必须跟投所投资项目投资额的1%,并在项目未来盈利落地(股权退出)时有权获得投资收益4%;如果投资项目亏损,投资经理也需要按比例承担亏损,最坏的情况是,如果投资项目出现资金打水漂,投资经理不仅要承担1%的投资金额损失,还要追罚2%的罚款。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还曾公开透露,这个制度在历任董事长手里,不仅没有因为国资背景而收缩,反而是随着外部投资行业薪酬激励体系的变化而在放大激励比例。

四是强化人才团队水平。由于投资科技类项目居多,深创投对入职员工学历背景的要求很明确:理工科本科背景+法律/财务/金融背景的硕士教育,培养创投行业所需复合型人才。同时,深创投在2004年就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内创业投资行业第一家。多数博士出站后就留在公司服务,主要从事行业研究,对行业趋势进行预判。被许多企业视为高度机密的投资决策会,在深创投却是面向全员开放,大家都可以列席旁听。相较于课堂教学,真金白银的投资决策会,投或者不投,机会与风险,各种观点都将在会议上激烈碰撞。

截至2022年4月30日,深创投投资企业数量、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均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已投资项目1448个,累计投资金额约843亿元,其中217家投资企业分别在全球17个资本市场上市,416个项目已退出(含IPO)。助推了康方生物、腾讯音乐、西部超导、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潍柴动力、华大基因等众多明星企业成长,也成就了深创投优异的业绩。2016-2021年,在清科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年度评选中,深创投均为本土创投机构第一名。

四、专题解读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城投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二,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

第三,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第四,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健全市政公用设施,有利于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

2.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要尊重县城发展规律,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

一是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二是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支持边境县城完善基础设施。

三是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四是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五是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

3.县城建设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一是培育发展县城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优化县城市政设施体系。重点完善市政交通设施,提高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老化管网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改造。

三是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社会福利设施等。

四是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五是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4.如何推进县城建设?

着眼破解县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人口、资金、土地等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二是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对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对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鼓励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三是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保障县城建设正常用地需求。县城建设要合理把握时序、节奏、步骤,示范地区先行是有效方式。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率较低的一些县及县级市开展县城建设示范工作。下一步在示范工作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稳步有序推动其他县城建设,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效路径。

5.平台公司如何参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国家重大战略更是平台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而平台公司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过程中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有效迁移、成为新型城镇化关键推动力量,需要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把握重点,基建关注数量、更关注质量。未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更关注质量,而不是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因此,在新时期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平台公司必然是在更严苛的条件制约中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找准定位,通过理性的业务布局、精细化的管理与技术手段改善盈利模式,谋求资产轻量化的突破。

二是把握节点,县域大不同,节奏有先后。我国不同地区各县域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特征差异明显。区域禀赋仍是讨论平台公司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区域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节奏、深度、广度都将不同。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及县级市有望成为第一轮吹响号角的主场,而位于示范区内的县级平台公司也大概率能享受“地利优势”。结合新时期基建更关注质量的要求,位于示范区的平台公司不仅需要“走好老路、做好任务”,更要“闯出新路、做活业务”,围绕“产业”找到新的增量市场。

三是把握支点,主体大不同,在合作中补能力。县级平台公司与县域基建并不完全对应。县级平台公司作为县域发展建设主要载体,对县域发展更加了解,享受更多政策倾斜,具备相对优势,但面临资金紧张、人才匮乏、业务能力弱、市场化机制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无法独立承担大体量的县城基建。而省市级平台以及各地方国企业、央企具有资金、技术的禀赋优势,但对县域了解不足,容易项目推进难、实际成本高和运营成效差等难题。因此,不同类型的平台公司、企业乃至村集体需围绕资源和能力短板,以合作共赢和创新发展的视角,补足自身能力。


注:原创稿件,仅供参考,未经同意不得复制、转载及发布。